在民间有个说法,阳气不足的人更容易招来肿瘤,真的是这样吗?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负责人曹洋教授进行了解答。
提高免疫力≠温补阳气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免疫系统是我们人体自身的抵御外邪侵袭机体的天然屏障,成为机体抵抗疾病入侵的第一道防线。免疫力的强弱与肿瘤的发生、发展、治疗亦是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。那么,中医是如何看待所谓的“免疫力”呢?
曹洋教授介绍,《黄帝内经》记载 “阴平阳秘,精神乃至;阴阳离绝,精气乃绝”,是说人体阴阳之间相互协调,则精气充足,精力充沛,若阴阳任何一方偏盛偏衰,而二者失去协调,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。但又言,“凡阴阳之要,阳密乃固”,是说在阴阳协调平衡的关系中,阳气发挥着主导作用,只有阳气致密于外,阴精才能固守入内,从而保证阴阳和合。
通俗地说,阳气具有以下功用:①气化温养。人的阳气温养脏腑经脉,化生和温运精气血精津液,维持机体的正常活动。阳气充足,脏腑调和,则思维敏捷,经脉柔和、张弛自如。
②卫外御邪。阳气固护肌表,抵御外来邪气,同时又可去除人体内的病邪。所谓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。
肿瘤发生不都因阳气不足
曹洋解释,中医学认为,癌瘤多是因“痰凝”“血瘀”等致病产物聚积于某一部位而产生的,“阳化气,阴成形”,故癌瘤为阴邪,是肿瘤病“标实”的表现。气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则是“正虚”的基础。阳气充足,推动机体津液、水饮运化,使代谢产物正常排出。相反,阳气不足,脏腑经络运行不畅,病理产物郁积体内,气血津液运行失常,化为痰饮和瘀血,相互胶结,成为肿瘤。因此,在肿瘤病的过程中,需重视振奋机体阳气,以药味之偏纠正人体阴阳之气的偏盛偏衰。
总的来说,阳气不足与肿瘤的发生、发展有密切的关系,但是肿瘤疾病的发生不都是因为阳气不足、或者不只是因为阳气不足,通常还夹杂脏腑盛衰或痰热毒淤积聚等病机,应结合扶正补虚、行气除痰、化淤散结、清热解毒等治法,而不仅仅局限于温补阳气。
中医治病强调辨证施治——因人而治、因地而治,切勿未考虑自身实际情况而妄用扶阳之法,恐适得其反,使病情愈加恶化。尤其是岭南天气多湿多热,岭南人民多为湿热之体质,在抗肿瘤治疗方面还需在专科医生在专业评估后的辨证施治下进行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和振奋阳气
养生的目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使机体顺应自然规律,达到阴阳调和的状态。但遍观当今,现代生活方式多为损阳的表现,如晚睡晚起、止足户内、好食懒动、长期伏案、夏日贪凉、冬日薄衫等。因此在日常作息中更要注重调养阳气:
①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。早晨6点起床,中午适当午休,23点前入睡。避免熬夜,睡前不要使用手机。
②适量户外运动。上午是机体阳气顺应天时逐渐充盛的时间,可增加户外活动,如五禽戏、八段锦、太极拳、舞蹈、散步、慢跑、球类活动等。
③避免长期伏案。在工作时采用45分钟休息10分钟的方法,劳逸结合,可舒心减压,可使全身气机在阳气的推动下到达各脏腑经脉。
④注意保暖,避免贪凉。夏日空调不要开得太冷,避免冷气直吹,夜间小心着凉;少食雪糕、冰淇淋、冰西瓜、冰啤酒等冰冷食物。
⑤在保证营养均衡下,减少食用凉性食物,如苦瓜、西瓜、甜瓜、梨、香蕉、桑椹、柿子、荸荠、牛奶、百合、藕、竹笋、慈姑、魔芋、空心菜、蒲公英、败酱草、鱼腥草、马齿苋、蕨菜、苦菜、荠菜、香椿、莼菜、黑鱼、鲤鱼、河蟹、泥螺、文蛤、蛏子、海蜇、海带、紫菜、田螺、河蚌、蛤蜊等。可适量食用温性食物,如山楂、樱桃、石榴、荔枝、龙眼、青果、辣椒、生姜、葱白、香菜、干姜等。(羊城晚报记者陈辉 通讯员 陈虹宇 陈壮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