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立斌 陈俊峰
(资料图片)
7月5日,大漠戈壁深处,西北油田采油三厂采油管理二区生产指挥中心内,值班人员通过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巡查生产现场。这一智能化场景,正是该厂以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变革的缩影。
近年来,西北油田采油三厂将绿色发展贯穿生产全链条,从淘汰高耗设备、发展光伏能源,到推进数智化管控、强化生态保护,形成系统性绿色发展模式。截至7月15日,该厂年降碳量超5000吨,所辖区块塔河油田八区、十区、托甫台区等获全国绿色矿山称号。
资源高效循环利用
绿电用量占比跃升
“以前白白放走的伴生气,现在成了宝贝。”该厂采油管理二区高级主管杨建顺站在余气回收装置旁,看着压力表上稳定的数值说。
2024年起,采油三厂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伴生气装上了“回收神器”——三相分离器和压缩机协同作业系统。原本要放空的伴生余气,通过这套系统变成了能直接利用的压缩天然气。单这一项,一年就省下182.5万立方米天然气,资源实现循环利用,碳排放也有效降低。
在该厂托甫台区块,气藏开发也有新突破。技术人员琢磨出“三步三定”潜力评价法:先通过小层对比找准砂体位置,再结合井震数据确定圈闭范围,最后用交汇图版算出开发潜力。这套办法使白垩系小圈闭气藏开发由低产转高效,产量大幅增长,天然气年产量达1.5亿立方米,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,而且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。
同时,他们借鉴洗车机器的喷水方式对光伏板清洁机器进行改造,有效减少对光伏板的损伤。“以前清洁光伏板,需要人工爬上去擦,费钱又危险。对喷水口的压力和角度进行标准化改造以后,站在下面就可以对屋顶的光伏板进行清洗,洗得又快又干净。”负责光伏运维的员工说。每周一次的标准化冲洗,有效提高了光伏发电量。截至7月14日,该厂的绿电使用量占比同比增长31%,有力促进油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。
科技强化管控
环保效能提高
“以前巡检一口井,需要开车跑大半天,现在无人机飞一圈,井场、管线看得清清楚楚。”该厂采油管理二区生产指挥中心的王俊领轻点屏幕,画面里的抽油机、输油管廊一目了然。智能化的巡检手段,不仅节省了人力,而且能及时发现问题,让环保监管不留死角。
在生产现场,看不见的“防护网”也在发力。通过终端电气化改造,采油三厂完成5座站库、9套掺稀流程升级,实现区域智能化无人值守。在井控关键点位,15套高性能液压防喷器投入使用,压力异常时可自动响应、关停保护,为生产安全与环保筑牢屏障。
环保治理方面,该厂精准施策,完成低氮燃烧器等改造,实现地下水监测、采出水回注、生活污水处理100%合格;对298公里管道进行治理,并推进“无废企业”创建,固废合规处置率保持100%。
“系列措施落地后,年碳排放量明显降低。”采油三厂安全环保室经理刘毅介绍,这一成果相当于种植56万棵树的生态效益。
为戈壁大漠增绿
生态底色更浓
“刚来时住帐篷,风吹石头跑;现在井站周边有树有花,下班能在葡萄架下歇脚。”在这里干了30年的采油主管金化线,指着路边的白杨树和果园感慨道。
这种变迁源于持续的生态投入。2023年以来,采油三厂推行“多井一场”布局与地面工程“五化”管理,通过标准化、模块化建设缩短工期20%,累计节约土地逾3万平方米,所辖十区南区块获评西北油田增加经济可采储量优秀区块。
“我们不仅要让井架立起来,还要让戈壁大漠绿起来。”金化线说。获评“全国绿色矿山”以来,该厂联合地方持续开展植绿护绿行动,在井场旁、道路边种植白杨树、胡杨,截至7月15日,累计13822棵树在戈壁扎下了根,成了戈壁里的“绿色坐标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