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 军 陈亚琼
(相关资料图)
7月初,由华北石油工程公司50171钻井队完成的D12-P153井,刷新大牛地气田二级结构水平井搬迁和安装时间最短等多项纪录。该井的高效施工,是该公司推动基层队伍从“打井者”向“经营者”转型,以精益管理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生动写照。
近年来,华北石油工程公司根据年度经营目标,不断完善基层效益管理体系,将材料、能耗、技术服务、人工等成本要素分解到具体岗位,量化到具体指标,基层队伍因地制宜探索效益考核模式。上半年,该公司非生产性支出同比减少5.3%,高效益发展态势逐步显现。
算好预算账
把效益细化到每米进尺
6月下旬,该公司50847钻井队在J30-4-P27井进行完工总结时,针对起下钻作业超计划3天,导致施工成本超预算一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,从地层特性、钻井液性能、操作规范等方面逐项梳理,形成效率优化方案。
“效益管控要到班组、到每米进尺。”该公司财务资产部负责人金昌旭说。降本和增效的源头在一线,关键在基层。为精细管控生产成本,近年来,华北石油工程公司整理国内各工区历史成本数据,编制单井单项目效益预算,将钻头、设备配件、钻井液助剂等消耗指标层层分解到岗位及责任人,构建起从物资管理到设备参数优化的全链条精细化标准效益体系。
基层队则把预算执行融入施工全流程:开工前结合方案明确物资消耗与效率指标,施工中通过每日分析掌握效益动态,完工后复盘找出偏差原因。“我们细化了钻井、井下作业等7大岗位38项管控职责,用‘技术定额+运营实绩’双维度校验,通过标杆对比持续提升。”金昌旭介绍,这种穿透式管理让效益可控可查,避免了粗放管理。
算好时间账
用效率压缩无效消耗
“油气钻井工序多、周期长,每天消耗大量配件、油料、钻井液配剂等物资,对我们来说时间就是效益。”该公司市场开发运行部负责人余中岳说。
该公司把生产效率提升作为增效核心,通过优化运行降低无效消耗,形成“提速—增效—再提速”的良性循环。采用“模块化”方法开展设备搬迁和安装,化零为整减少运输车次,提高搬迁效率。钻具拉运前精确统计数量,合理规划吊车、货车的吨位和使用时间,避免空载浪费,降低运输成本。上半年,该公司各工区设备搬迁和安装的平均周期同比缩短2.03天,完井作业时间平均缩短1.93天。
为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,该公司针对不同工区特点制定“双提升”方案:华北工区聚焦减少井下复杂故障,新疆工区主攻施工效率提升,措施随生产实际动态更新。
“以前抢进度是为了完成任务,现在算着效益干,每缩短一天工期,就能减少一天无效消耗。”刚在顺北油气田SHZ6-3X井刷新一开中完作业用时最短、单趟进尺最长等4项纪录的90152钻井队队长仁青万玛说。
算好消耗账
让每分投入都物尽其用
5月初,该公司50878钻井队施工神木1HF井,面对煤岩破碎等难题,应用水力振荡器、煤层气钻井液等新工具新技术,仅用4只钻头、4次起下钻就高效完成钻井任务,创单队2年来效益最优纪录,井身质量合格率100%。
“效益考核是让投入产出比更高。”50878钻井队队长王厚平拿出班报表,上面详细记录着当班燃料、钻具、配件的消耗,“交接时既算消耗账,也算质量账。比如钻头使用寿命是否达标、钻井液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,这些都与考核直接挂钩。”
近年来,该公司各钻井队从细节入手提效益,开钻前参考临井资料优选钻头及使用计划;施工中根据地层优化转盘转速、钻压等参数,延长钻头寿命;设备维护实行“日常三查、班前点检”,有效减少设备故障。“班班算细账、人人创效益”的氛围,让每一分投入都发挥最大效用。